首页 资讯 正文

同筑学子绮梦!兰州市城关区2025年高考圆满收官

体育正文 182 0

同筑学子绮梦!兰州市城关区2025年高考圆满收官

同筑学子绮梦!兰州市城关区2025年高考圆满收官

构筑现代产业新格局 加快培育(péiyù)新质生产力 兰州市以“3+2”现代(xiàndài)产业体系发展赋能强省会行动 城市商业新地标(dìbiāo)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军 摄 兰石集团钻井设备出厂 兰州日报社(rìbàoshè)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 摄 科技赋能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资料(zīliào)图片 制药(zhìyào)生产线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军 摄 发展百合产业振兴乡村经济 兰州日报社(rìbàoshè)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 摄 作为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jiāotōngshūniǔ),兰州市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jiànsh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面对(miànduì)新时代发展要求与转型升级(shēngjí)压力,为了在强省会行动中下好产业发展的“先手棋(xiānshǒuqí)”,全市上下牢牢扭住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6+x”先进(xiānjìn)制造业产业集群这个“牛鼻子”,筑牢都市型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总部经济5大支柱(zhīzhù),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项目(xiàngmù)建设,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经济总量,力争在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方面重点发力,为兰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zhùrù)强劲动力。 “兰州,一座被低估的(de)城市。”翻阅网络平台的诸多评论,兰州网民的话里有不甘,更透着底气。不甘,是因为曾经的辉煌深深刻印在城市记忆里。新中国成立(chénglì)后,得益于“一五”“二五(èrw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布局的重大项目,兰州迅速成长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建立起包括机械制造、石油(shíyóu)化工(shíyóuhuàgōng)、能源电力(diànlì)等在内的工业门类。改革开放前,兰州经济长期处于全国大中城市上游。但近几十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兰州经济总体(zǒngtǐ)处于徘徊状态。底气,是因为兰州的创新资源(zīyuán)令人称羡。常住人口443.65万(wàn)的兰州,有51万名在校大学生,拥有以中国科学院在兰“一院(yīyuàn)三所”为代表(dàibiǎo)的1200多家科研(kēyán)院所、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31所高等院校、以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为代表的驻兰央企和以航天510所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企业等四方面科研“硬核”力量。 现在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兰州(lánzhōu)(lánzhōu)已退无可退。如何破局?强省会势在必行。“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甘肃(gānsù)省强省会行动工作推进(tuījìn)大会强调,解决甘肃“三个不平衡”问题,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强省会,举全省之力把兰州发展搞上去,打(dǎ)造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牵引拉动全省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同时还强调兰州要树立自信自强“精气神”、打好产业升级“攻坚战”、完善(wánshàn)交通枢纽“大网络(wǎngluò)”、同唱区域发展“协奏曲”、凝聚各方联动“向心力”,提升(tíshēng)首位度、打造增长极、争做主力军。 坚持问题导向,从制约兰州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和(hé)瓶颈问题中(zhōng)抓住改革重点、找准改革方向,正是奋力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jiànshè)新时代美丽兰州的破题之举。而强省会的关键就是(jiùshì)要强产业,探索一条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西部(xībù)省会城市特色路径。市委(shìwěi)十四届七次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与强省会相匹配的现代(xiàndài)产业体系。统筹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三篇文章”,加快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fúwùyè)和数字(shùzì)经济、总部经济为引领的“3+2”现代产业体系。这是“3+2”产业体系首次作为某一特定行业的发展战略方向写进市委“1139”工作部署中。 同时,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还描绘出了“3+2”产业(chǎnyè)体系的具体发展(fāzhǎn)方向及重点。即:都市型现代农业要(yào)着力培育壮大生态农业、数(shù)字(shùzì)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děng)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中药材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持续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先进制造业发展要以高端化(gāoduānhuà)、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精准招引(zhāoyǐn)和集聚一批龙头链主企业(qǐyè)以及上下游核心企业,推动石油化工、有色(yǒusè)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连点成线、聚链成群。现代服务业要推动研发设计(shèjì)、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shēngchǎnxìng)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文化旅游、健康(jiànkāng)养生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shēngjí),积极推进新型高端消费综合体(zōnghétǐ)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努力(nǔlì)把兰州建成西北新消费中心、新服务中心;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坚持产业数字化(shùzìhuà)、数字产业化方向,统筹推进“云、网(wǎng)、数、链”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赋能产业变革,带动发展数据中心、终端设备制造、算力服务等产业,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全力打造“数字兰州”。鼓励和引导兰州银行等现有总部(zǒngbù)企业做优做强、扎根兰州,加快培育中电万维等本土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升级成为总部企业,积极招引跨国公司、大型央企、“三个500强”和行业头部(tóubù)企业,在兰州设立区域总部、研发总部、结算总部、销售总部、设计中心,不断提升总部经济发展的能级和集聚辐射力。 “‘3+2’现代产业体系既为兰州产业升级(shēngjí)明晰了方向坐标,构建起多维立体的(de)发展格局(géjú),更以战略眼光绘制了发展蓝图,有效衔接近期实施路径与远景目标(mùbiāo)规划,推动兰州产业在创新驱动、智能转型(zhuǎnxíng)、绿色(lǜsè)发展轨道上加速突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dòngnéng)。”市(shì)发展改革委副主任(zhǔrèn)李军表示。与此同时,为了推动“3+2”产业体系协同发展,兰州市(lánzhōushì)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和行动方案。如《兰州市“十四五”制造业(zhìzàoyè)发展规划》《兰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3-2025年)》《兰州市总部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兰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兰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等,为每个重点产业领域提供了清晰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 倒逼三大传统产业转型(zhuǎnxíng)升级 对发展滞后的(de)反思和(hé)对重振辉煌的期待,最终要落到实打实的行动中。尤其是对于“3+2”产业体系中的“3”的注重和聚能,其实是兰州加快优化升级传统产业(chuántǒngchǎnyè)、加速新旧动能转化(zhuǎnhuà)和逐步释放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成长潜力的过程。 都市型现代农业如何打造?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de)重中之重,也是乡村发展的关键抓手。从“满城(mǎnchéng)渔歌(yúgē)”乡村振兴示范带(shìfàndài)的打造和(hé)壮大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生态农业+数字农业+休闲(xiūxián)农业+创意农业的雏形。计划投资2.3亿元的满城渔村文化产业项目(xiàngmù),地处永登县柳树镇复兴村和城关镇满城村的接壤处。该项目做足“鱼文章”,延伸“鱼链条”,规划建设集工厂化繁育养殖、展示销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渔乐基地”,构建(gòujiàn)农文旅融合的同治(tóngzhì)同美同富(tóngfù)乡村新格局。而“满城渔歌”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名称也由此而得来。“强省会行动以来,我市(wǒshì)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着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兰州样板(yàngbǎn)’,都市型现代农业提质增效。2024年以来,全市布局49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烟雨兰山’‘秀美兴隆’‘金关画卷’等15条示范带各美其美,乡村面貌明显改善(míngxiǎngǎishàn)、乡村产业竞相发展、乡村治理成效显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天泉表示。 来自市农业农村(nóngcūn)局的相关材料显示,2024年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zēngjiāzhí)74.9亿元(yìyuán),较(jiào)2022年(64.97亿元)增长15.3%,都市型现代农业持续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81.2亿元,较 2022年(240亿元)增长17.2%。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miànjī)180.19万亩(wànmǔ),较2022年(169.94万亩)增长6%,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榆中县入列(rùliè)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皋兰县什川镇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先进制造业如何振兴?答案是发力单项(dānxiàng)冠军,挺进全能冠军。新中国第一座炼油厂、第一座浓缩铀(nóngsuōyóu)厂、第一家合成橡胶厂、第一家毛精纺厂等在兰州诞生,第一台钻井机、第一台抽油机、第一束化学纤维等都从兰州走出。眼下的(de)兰州坚持以“干在实处”推动“走在前列”,从争做单项冠军做起,向具备优势的领域聚焦发力,通过量变实现质变,逐步(zhúbù)获得更多(duō)全能冠军、综合冠军和全面冠军。兰州天华(tiānhuá)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yánjiū)设计院有限公司代表产品“蒸汽管(guǎn)回转圆筒干燥机”成功打破国际技术(jìshù)壁垒,完全实现该项技术的国产化(guóchǎnhuà)替代与应用,关键性能指标处于国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价格仅为(wèi)进口设备的一半,现已在国际国内(guónèi)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国内市场占有率居首位,国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在传统产业转型(zhuǎnxíng)升级方面,兰州加快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shēngwùyīyào)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累计创建(chuàngjiàn)国家级(guójiājí)绿色园区2个、绿色工厂17家,省级绿色园区2个、绿色工厂4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持续构建绿色创新和制造体系。“要聚力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大创新、大环境’提升行动,着力构建‘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稳增长、调结构、筑(zhù)底色、建项目、育企业上实现突破,为推进‘强(qiáng)省会、强工业’行动,推动兰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信力量。”市工(shìgōng)信局副局长陈良说。 强省会(shěnghuì)行动实施两年(nián)来,兰州(lánzhōu)围绕传统产业(chǎnyè)(chuántǒngchǎnyè)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巩固延伸、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全力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生物制药、新材料、装备(zhuāngbèi)制造、数据(shùjù)信息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做强新能源、航空航天、新型建材(xīnxíngjiàncái)、食品(shípǐn)加工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6+X”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断壮大,各板块(bǎnkuài)你追我赶,呈现“百花齐放”之势。海亮铜箔、宝武碳业、德福新材料、宏彬负极材料及金川磷酸铁锂生产线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效应迸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guīshàng)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22年的9.7%提升到2024年的11.9%;金白兰武有色金属集群入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兰州高新区跻身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50强,获批国家生物医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现代服务业(fúwùyè)如何升级?面对兰州现代服务业总量偏小、发展不均、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bùqiáng)等(děng)问题,必须着力打造“7+N”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走出一条具有省会特色的(de)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7”指的是大力发展(dàlìfāzhǎn)金融服务业、物流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数字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文旅服务业、商务服务业;N则指统筹推动教育(jiàoyù)培训、健康、体育、养老、家(jiā)政等服务业。兰州中心作为(zuòwéi)城市商业新地标,2024年客流量(kèliúliàng)突破36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shíxiàn)销售额45亿元,同比增长20%,成功招引风起(fēngqǐ)大汉、雪肌精等15家“首店”品牌入驻,首店经济效应显著。“我们综合了零售、配套、餐饮、功能等所有全(quán)业态的产品输出。目前为止,我们有首店以及独有的品牌,有两百多户,政府在首店经济的补贴政策也对我们有很大的支持跟帮助。”东百兰州中心商业总经理黄晓声表示。 而作为主管部门(zhǔguǎnbùmén),在推动消费升级方面又有哪些举措呢?市商务局四级(sìjí)调研员米德军说:“市商务局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先后起草了《兰州市加快(jiākuài)现代服务业(fúwùyè)(fúwùyè)高质量发展三年(2024—2026年)行动方案》,制定了《兰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任务清单》,坚持把精准招商作为促进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de)重要抓手,深入实施服务业企业倍增计划(jìhuà),重点引育现代商贸流通业和商贸服务业企业,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来自市商务局的资料显示,2024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zēngjiāzhí)(zēngjiāzhí)达到2427亿元,较2022年(2128亿元)增长(zēngzhǎng)12.33%。2024年全市(quánshì)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77.3亿元,比上年增长4.6%;完成(wánchéng)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6.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60%左右,现代服务业对(duì)全市税收的贡献率达65%左右。兰州入选2023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bǔliàn)强链支持城市,共争取15亿元奖补资金。 从数字经济(jīngjì)和总部经济中要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可以通过升级转型焕发新动能,作为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fāzhǎn)的强劲动力和体现城市发展能级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3+2”中“2”所指的数字经济和总部(zǒngbù)经济,兰州又(yòu)该如何发力? 在数字(shùzì)经济与实体(shítǐ)经济深度融合的(de)时代浪潮中,兰州市锚定“到2027年,数字经济规模达2000亿元,‘3+2’现代产业体系中数字经济实现规模化发展”的目标,加速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走进兰石(lánshí)集团(jítuán)数字化指挥中心(zhōngxīn),轻点鼠标(shǔbiāo),兰石集团本部、兰石重装(zhòngzhuāng)炼化公司、生产车间(chējiān)、生产设备的数字模型及控制指挥系统依次(yīcì)展现在大屏上。其中,该集团打造的“数字孪生车间”极具代表性。兰石爱特互联网科技公司创新共享中心研发工程师段晓磊介绍:“在该车间,通过数字建模技术,实现了集团本部、厂区、车间、设备的1比1数字孪生,构建起从实体工厂(gōngchǎng)(gōngchǎng)到数字工厂的精准‘映射’。”近年来,一个又一个“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在我市(wǒshì)涌现。2024年,全市创建国家和省市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42户;32户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有力推动数实融合向纵深发展,为全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2月14日,中国移动甘肃公司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sānqī)扩建工程(gōngchéng)T3航站楼成功开通5G-A(5G-Advanced)3CC(三载波聚合)网络,中川国际机场成为(chéngwéi)我国西北(xīběi)地区首个实现(shíxiàn)5G-A网络覆盖的智慧机场。兰州新区已(yǐ)成为“东数(dōngshù)西算”工程的重要节点(jiédiǎn),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引进建成国家电网首个超大型绿色数据中心(shùjùzhōngxīn)、中国移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shìfàn)基地数据中心(中国移动甘肃公司丝绸之路西北大数据产业园)、中国电信“东数西算”绿色示范数据中心、甘肃省绿色示范工程兰州新区大数据中心和(hé)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等一期项目,各项目二期和润泽(兰州)信息港、联通(liántōng)数据中心项目加快建设,建成标准机架2.3万架,可提供85万核计算能力,具备1430T内存(nèicún)和72PB存储能力,在建标准机架5.6万架,已成为全省机架规模最大、算力(suànlì)集中度最高、存储容量最大的数据信息产业基地,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一个个数据中心在兰州相继落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跃居西北前列(qiánli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快速扩张,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工业企业上云数量大幅增加(zēngjiā),智慧城市(chéngshì)建设成效显著,在交通、政务、医疗等领域惠及民生(mínshēng)……这些,都见证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兰州速度”。 省会城市因其资源配置组织功能以及高品质、国际化高端商务环境,一直是总部(zǒngbù)经济青睐的栖身之地。按照兰州市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nián)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兰州市发展改革委分别于2024年9月(yuè)和12月开展了两批次的总部企业(qǐyè)(qǐyè)认定(rèndìng)工作,全面累计认定总部企业72家,其中(qízhōng):可直接认定型企业29家、综合型总部企业28家、功能型总部企业15家。通过开展总部企业认定工作,在兰头部企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发展能级和集聚辐射能力明显提升,同时还于今年(jīnnián)3月启动了总部企业高层次人才安居保障专项补贴政策落实工作。 目前,兰州(lánzhōu)吸引了一批央企、省属国企、大型民企在兰(zàilán)设立区域总部(zǒngbù)或分支机构,本土企业总部功能逐步(zhúbù)强化。“2024年兰州市出台了支持发展(fāzhǎn)总部经济(jīngjì)的实施意见(yìjiàn)和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土地、金融、人才等8个方面的支持举措,为总部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要素保障。下一步,我们将聚焦‘3+2’现代产业体系,把牢总部经济发展方向、优化(yōuhuà)总部经济发展布局、坚持‘内培外引’并重的工作思路,全力扩大总部经济规模,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增长极。”市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科科长王彦军表示。 兰州经济“新”意更足(yìgèngzú)、“质”感更强 兰州(lánzhōu)高新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一批国内国际领先成果接连出现:积石药业司美格鲁肽(lǔtài)生产线建设及GMP认证加快推进;兰州生物技术开发公司肉毒素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dádào)71%,并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dìqū)……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集群的蓬勃生长,助力兰州经济(jīngjì)发展不断焕发内生动力。这,正是(zhèngshì)兰州“3+2”产业体系蓬勃发展的缩影。 两年(nián)来,我市以“3+2”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gènghǎo)支撑兰州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yìyuán)大关,工业固投占比从2022年20.2%增加至2024年28.7%。兰州新区获批“国家普惠(pǔhuì)金融发展示范区”,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2024年累计新建高标准(gāobiāozhǔn)农田109.85万亩,较2020年增长(zēngzhǎng)52.8%…… 黄河之滨,“3+2”现代(xiàndài)产业(chǎnyè)体系正为兰州注入澎湃(pēngpài)动能;展望未来,兰州经济“新”意更足、“质”感更强。关于“3+2”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培育,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加快构建(gòujiàn)“3+2”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推动发展方式全面(quánmiàn)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都市型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zhuàngdà)数字经济和总部经济,在加快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上(shàng)闯出新路子。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晓霞(lǐxiǎoxiá)
同筑学子绮梦!兰州市城关区2025年高考圆满收官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